“盘古开天,繁衍五洋。宅此中国,华夏名扬。 自强不息,历经苍桑。礼乐传世,德厚安邦。喜看今朝,雄居东方。一路一带,伟业开创。 福自天来,世界共享。作尊以志,永载典章。”
在4月25日举办的2015
洛阳烟云涧青铜
文化节上,“中国尊”的铭文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文化界人士。
“中国尊”以中国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何尊”为创作原型。“何尊”内胆底部有一百二十二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 一说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中国尊”底座高90厘米,尊身高95厘米,隐含古语“九五之尊”之意。
这尊“中国尊”由洛阳烟云涧青铜博物馆设计制作。作为国内首家青铜工艺非遗展示馆,洛阳烟云涧青铜博物馆不仅传承了古老传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而且还勇于创新,注重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产品的的仿真度、精细度、观赏性和收藏价值不断提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吸引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提升了河洛文化的品位和魅力。
近年来,烟云涧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逐年提升,产品不断创新。加工户引进了先进的浇铸、抛光等工艺设备,使产品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改良,耗时进一步缩短,原先不能一次浇铸成形的大件产品现在能一次性完成,节约了大量的生产成本。
洛阳烟云涧“中国尊”的问世,不仅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而且还顺应了当今太平盛世的时代特征。“中国尊”铭文中“喜看今朝,雄居东方”正是当今盛世中国的真实写照。
“一路一带,伟业开创”寓意着在繁荣昌盛的“深改”进程中,我们伟大祖国正通过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福自天来,世界共享”意即我国改革发展的成果,不仅为中国人民共享,也使整个世界受益。“作尊以志,永载典章”,将把中国人民建成小康
社会的进程和“中国梦”用“尊” 明志,载入史册。
洛阳烟云涧青铜文化节将通过弘扬青铜文化,发展地方经济。“中国尊”将随着青铜文化的传播,融入时代的脉搏,汇入历史的长河。
当天,以“中国尊”为主旨的洛阳烟云涧青铜文化节上,舞狮、铜器、龙鼓、大戏轮番上演,商贾云集,热闹非凡,尤其是烟云涧青铜工艺品以微妙传神、栩栩如生的“天子驾六”、“马踏飞燕”等形象,再现了曾被沉淀了的故事。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洛阳烟云涧位于
伊川县葛寨乡烟涧村,居县城20公里左右。本次文化节为其一周。
背景资料:
何尊(He Zun,ritual wine vessel),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收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记述的是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东都成周之事。
尊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圆口棱方体,长颈,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浑厚,工艺精美。(葛高远 据有关资料)
《“中国尊”亮相洛阳烟云涧青铜文化节》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uoyang.yuduxx.com/yichuan/163714.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