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打官司难,没想到申请法律援助后,我一分钱没花就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近日,家住我市城关镇后杜楼村的农民工刘某拿到了被拖欠的8000多元工资款,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法律援助是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的守护者。据统计,今年以来,
偃师市有关部门指派办理各类援助案件365件,同比增长12%,接待群众来访咨询2438人次,共为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延伸服务触角
“现在村里有了法律援助联络点,能及时了解到相关法律信息,有事还能得到工作人员的指导,非常方便。”提起法律援助,我市偏远山村的群众也有不少了解。
近年来,偃师市不断延伸法律援助触角,形成了“1-12-226法律援助服务网络的格局”,即1个市级法律援助中心,12个镇(区)法律援助工作站,226个行政村法律援助联络点,并以此为依托,打造完成了“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逐步实现了法律援助机构与工、青、妇、老、残等服务平台的无缝对接,使每个符合援助条件的困难群众,在步行30分钟之内,就能找到一家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或求助。
突出服务重点
“法律援助中心地方好找,服务周到,办事快!”家住首阳山镇保庄村的白大娘因扶养纠纷寻求法律援助,本以为没“熟人”事难办,结果求助过程中却是一路“绿灯”,让她很满意。
近年来,我市还积极开展“关爱农民工、关爱留守妇女儿童,法律援助送温暖”等系列活动,开通了“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并高度重视未成年人、老年人、妇女、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维权工作,对欠薪、工伤、赡养等案件做到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质服务。同时,我市还建立了援助律师参与市政府重点工作提前决策和信访工作机制,主动参与到接访和市政府重大决策、信访案件、群体性纠纷、突发性事件中去,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诉求。
规范服务流程
“李律师,你办的康某讨薪案存在以下问题……”在最近一次召开的卷宗质量评比会上,受援助案件的办案质量和存在问题被一一点评和纠正。
保证服务质量是法律援助的生命线,为此,我市严把法律援助的接待、受理、审查、指派、办理等环节,统一流程、统一受理、统一审查、统一指派,“透明”操作。同时,法律援助工作人员通过参与听庭、定期召开卷宗质量评比会、案后回访等方式,对办案质量实施动态跟踪,确保把每一件法律援助案件都办成群众满意的“放心案” 、“精品案”。(牛朝霞 马虎山)
《偃师:法律援助惠民生》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uoyang.yuduxx.com/yanshi/283228.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