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洼不平的生产路变成平整通达的水泥路,年久失修的土坯房改建成宽敞明亮的平顶房,新建成的标准化养殖基地成为村民致富的“摇钱树”……自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一系列扶贫政策的帮扶下,邙岭镇刘坡村发生了可喜变化。
小山村有了新变化
沿着笔直的光上路进入刘坡村时,恰逢村民布卷朝拉着一车新收购的粮食出村,谈起如今的新生活,布卷朝一脸笑容:“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还安装了新路灯,出行越来越方便,家家户户也都有钱赚。俺和媳妇收购杂粮运往外地卖,虽说累点,一个月下来也能挣几千块钱!”
刘坡村位于邙岭镇最西部,下辖刘坡、宁圪塔两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现有2409名人口,3327亩耕地。由于长年缺水,土地贫瘠,2014年该村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出行困难、信息不畅、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单一等问题一直是制约当地发展的瓶颈。
刘坡村之变,首先靠政府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帮助村里硬化了大小10余条道路。同时,帮扶单位
偃师农商
银行在该村设立了惠农取款点,方便群众存取款;为村委会购置了电脑、打印机、空调、桌椅等办公设备,改善了刘坡村部的办公条件。
12月1日对于该村村民贾炎欣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当天,贾炎欣一家3口人搬进了新家。“以前俺家的房子是危房,下雨天漏雨,住起来没有安全感。今年村里给俺申请了危房改造项目,3间土坯房变成了平房,俺心里咋能不高兴!”贾炎欣笑呵呵地说。随着一股股扶贫力量的汇聚,刘坡村基础设施日渐完善的同时,贫困户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产业扶贫点燃致富梦
“俺家供了两个学生,光靠种那几亩薄地肯定是不行的,本来想着喂点肉鸡快点致富,可由于不善管理,不仅一分钱没挣到,还赔了几万元,日子越发艰难了。前段时间村里建起了种蛋鸭养殖基地,贫困户不用投一分钱,只要出份工,年底就可参与分红,这对俺来说真是一件大好事。”该村贫困户马正伟说。
今年上半年,刘坡村的帮扶单位偃师农商银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种蛋鸭养殖科技扶贫项目。7月份,经过对扶持对象的筛选、走访,农商银行确定了71户有养殖意向的贫困户,给每户发放200只种蛋鸭,用于脱贫致富;8月份,刘坡村利用到户增收项目采购种蛋鸭3168只,分给其他48户贫困户。为了解决贫困户的后顾之忧,在发放鸭苗的同时,农商银行为贫困户们办理了养殖
保险,并积极协调5万元的帮扶资金,用于贫困户购置饲料、扩大养殖规模。
为了让种蛋鸭养殖项目真正在刘坡村落地生根,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今年10月份,该村
投资16万元建设的养殖基地投入使用。“老伴身体不好,俺还要照顾两个患病的孩子,村里给俺发的鸭子也没时间喂。现在好了,可以把鸭子寄养在养殖基地里,回头等着分红就行。”该村的贫困户刘德奇老人说。
如今,贫困户们养殖的种蛋鸭都陆续开始产蛋,一打电话便有专人上门收购,种蛋鸭养殖项目已经发展成为该村群众增收的“香饽饽”。因地制宜、精准对接的帮扶思路,让祖祖辈辈过着穷日子的刘坡村群众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犹如一面旗帜引领贫困村走向康庄大道。(王雷)
《偃师精准扶贫得人心 喜看刘坡新变化》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uoyang.yuduxx.com/yanshi/528839.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