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
洛阳师范学院新校区二期工程已经开工2个多月。在工地现场,除了业主方、施工方等,每天还有2名来自公安分局环境协调处的工作人员常驻工地,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阻工、扰工、劳务纠纷等问题。
伊滨区开发建设以来,新签约、新落地的项目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工程纠纷、当地民众的利益诉求相应增多。为了解决施工领域突出的治安问题,2012年,区公安分局环境协调处应运而生。
据了解,公安部门成立环境协调处,这在洛阳市尚属首次。
成立之初,公安分局抽调4名优秀民警,专职负责涉及重点工程项目的治安防范指导、施工环境整治、阻工事件查办、劳务纠纷协调处置等工作。
如今,环境协调处又新增了20名巡防队员。他们提前进驻重点项目,从工程的立项、筹建到建成完工,全程跟踪,全程服务,协调解决阻碍工程进展的不稳定因素,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今年上半年,区某项目发生阻工情况。环境协调处工作人员多次赶到现场协调,并组织业主方、施工方、区有关单位负责人、镇分包负责人、村负责人进行“六方会谈”,将各方的利益诉求汇总、分类,再进行会谈商议,最终将矛盾化解。
伊滨区还有一个重点项目,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跟不上,没有按时发放工资,出现了工人讨要工资事件。环境协调处及时介入调查,了解到施工单位并不是恶意拖欠工资,而是由于建设资金暂时跟不上施工进度,导致没有及时发放工资。环境协调处征求双方代表意见,并商定了一个折中方案,施工方先付一部分工资,等资金宽裕时,再付剩余部分。工人们同意后,恢复了正常施工,也没有拖延工期。
调解的案例多了,环境协调处因情施策,总结出一些好办法。
为了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伊滨区出台相关政策,工程占用当地土地后,对质量要求不高的临时性工作,如运送土方、砌临时围墙等任务,优先让附近村民承接。村民之间有竞争的,环境协调处便将所有参与竞争的村民组织在一起,通过最简单的抓阄方式,选出最终的承包人。这种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机会均等,村民没有任何异议。
为了不断优化伊滨区经济发展环境,环境协调处充分发挥事前防范、事中调解、事后打击的作用。到目前为止,环境协调处共召开联席、协调会议87次,协调处理各类纠纷230余起,协调在建工程各项劳务154起,处理各类阻工事件184起,处置涉及施工环境的各类群体性事件43起。
倾听企业呼声,了解群众诉求。公安分局环境协调处不仅保障了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在施工单位和当地百姓中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陈晓辉 陈敏只)
|
《伊滨区公安分局环境协调处:保障项目建设 架起沟通桥梁》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uoyang.yuduxx.com/yibin/121888.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