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出现的连续降雨使
偃师市的防汛形势变得非常严峻,为做好防汛工作,我市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树立“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的思想,从加强监测预警、强化灾害防范入手,科学防汛,确保河流、水库、城镇及重要设施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精心编织防汛“安全网”
记者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自3月份以来,我市先后对辖区内河道、水库、渠道、堰坝等度汛工程和学校、医院、矿山、通讯、电力等重要设施进行了排查,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有关工程,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整改,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度汛安全。
同时,我市还修订完善了《偃师市2015年防汛工作方案》、《2015年防御超标准洪水预案》、《中型水库防洪应急预案》、《暴雨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等各类方案预案,为防汛提供科学依据,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我们从5月15日开始,要求各级防汛办公室、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保证雨情、汛情及时上传下达,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赵留峰说。
防汛工作事关群众安危,容不得半点懈怠。我市明确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中型水库、重要河流明确了县级以上领导为行政责任人;小型水库明确科级以上领导为行政责任人。同时积极落实市领导包镇(区)、镇(区)领导包行政村、行政村领导包村组和自然村、村组和自然村党员干部分包户和人的“六包”防汛安全责任制。
此外,我市还积极做好防汛物质储备工作。目前,市防汛物资仓库已储备编织袋7.39万条,编织布1920平方米,铁丝12.65吨,木桩400根,橡胶船3只,冲锋舟2艘,铁锨1068把,钢管40根,铁锤39把,救生衣894件,救生圈50只,帐逢26顶。
伊洛河防汛是重点
伊、洛河偃师段大堤总长65.11公里,堤防工程主要是在1982年伊、洛河特大洪水后修复加固而成,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受到洪水威胁的几率最高。
在落实防汛责任制、防汛物资储备和成立防汛突击队的同时,今年,我市又
投资300余万元对伊洛河汇流处的险工段进行了加固处理,一期完成护砌360米;同时,我市还投入财政资金200万元对涝洼渠岳滩段进行了清淤,确保渠道畅通;为保证发生超标准洪水时群众能够及时迁移,我市还特别要求岳滩镇和翟镇镇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时做到群众转移路线清楚、转移地点明确,确保当地群众人身安全。
山洪灾害不容忽视
山洪灾害是目前我国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灾种之一,如何更早、更快、更准地掌握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降雨及洪水信息,提前预警,及时作出科学决策和应急响应,是防御山洪灾害的关键。
2011年,我市开通了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立了视频到镇(区)预警平台,初步形成了山洪防御体系,并开通了灾害预警短信平台,及时向各镇(区)负责人发送雨情灾情短信。
“我们将在7月上旬组织一次山洪灾害防御演练,目的是让群众认识到山洪灾害的巨大危害性及防治的重要性,普及山洪灾害防御知识。”赵留峰表示。
城区防洪细致入微
日前,记者在太学路等路段看到,一大早,不少工作人员就开始对道路两侧的下水道进行清淤。为彻底解决偃登渠部分渠段排水不畅问题,市政工程处还调用了挖掘机等机械设备进行清淤。
“我们成立了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和防汛突击队,完善了防汛工作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并按照要求备足防汛物资,落实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对偃登渠、过堤闸门、泵站、沉淀池等设施进行了专项检查、维修和调试,完全能够确保防汛设施正常运转。”市政工程处处长李志晓说。
日前,市政工程处还组织人力对华夏路、首阳路、太学路、
商都东路、新星路、槐新路等10条道路和偃登渠主渠、西小渠等处进行了全面清淤,以确保城区汛期排水通畅。
李志晓说,路面出现积水,也会影响群众出行安全。雨天,市政工程处会安排专人在市区所有泵站及每条道路上值班,在积水路段掀起雨水井篦子排水,缩短道路积水时间。雨后及时排查路面积水情况,清掏收水井,定期疏通首阳路、偃化口周边及市区主要路口过路管道,对排水井防护网进行检查、更换,并在市区部分道路加装窨井防护网200余个,为群众安全出行保驾护航。(高翔 讯)
《偃师:严阵以待 备战防汛》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uoyang.yuduxx.com/yanshi/200268.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