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正常节令,8月份才是葡萄成熟的季节,但在位于
偃师市高龙镇郜寨村的绿兴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葡萄园内,28个大棚50余亩的优质葡萄已经成熟,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采摘。
放眼望去,大棚排列整齐,错落有致,挂在藤蔓上的一串串葡萄晶莹剔透。
据了解,该合作社通过使用日光温室的升温保温功能实现了葡萄的提前上市,成熟期比露地葡萄早熟60—90天,人们可以在这里提前两个月采摘到新鲜葡萄。目前该园已成为豫西地区最大的大棚葡萄种植基地。
偃师市的葡萄产业过去主要以陆地栽培为主,每年到八、九月份才能成熟。近年来,我市积极引进推广葡萄冬暖栽培,实现了葡萄反季节上市,不仅有效拉长了葡萄的生产周期,而且每公斤的销售价格是露地栽培葡萄的7倍,大大提高了葡萄的种植效益。
作为全国葡萄主产地,目前偃师市已发展葡萄种植6万亩,占
洛阳市总面积的80%,年产值达4亿元。
为葡萄种植“护航”
“每名农技人员分包10家种植示范户,经过
培训后,深入田间地头为葡萄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帮助种植户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高级园艺师、葡萄种植专家吴敬章说。
葡萄是偃师市三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偃师市农业部门将技术推广体系和优势产业相结合,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不断完善和加大基层农技推广的力度,采用“专家+试验示范基地+农技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技示范推广服务机制,积极发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在农技推广中的主导作用,使葡萄种植户从中受益。
“有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我们这些种植户就可以放心种葡萄了。”如今,我市露地葡萄种植面积已达5万余亩,目前,正是葡萄坐果期,开展技术指导尤为重要,除了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葡萄种植外,偃师市农业部门还不断邀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户传授葡萄管理技术。
“高科技”设备显神威
洛阳唐僧寺庄园葡萄酒业有限公司自2006年开始走深加工的路子。多年来,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汉红、莎图、牡丹干红、山葡萄酒填补了豫西地区葡萄酒生产的空白。
今年元月,公司研发的西亳烈焰蒸馏葡萄酒投入市场销售,受到业界和
消费者的称赞。“为了研发新产品,公司从法国聘请了专业酿酒师。”公司负责人李巍说。据了解,西亳烈焰蒸馏葡萄酒采用壶式蒸馏处理,特殊工艺调配。据李巍介绍,偃师市鲜食葡萄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西亳烈焰蒸馏葡萄酒每10斤葡萄加工1斤蒸馏酒,成本要比干红高出许多,但是能大量消化当地的鲜食葡萄,可有效解决当地葡萄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大棚葡萄、葡萄采摘、葡萄酒深加工……偃师市葡萄产业正在创新转型的路上,一步步向前迈进。(石丹婷 李雅洁 文/图)
《偃师葡萄产业:“创新”开辟转型路》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uoyang.yuduxx.com/yanshi/189677.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