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吴刚哪里去, 精准扶贫武沟村。”去年10月以来,凡是到
洛阳市质监局找吴刚办事的人,都会得到这样的“答复”。
2015年10月,面对艰巨的扶贫任务,面对又一次的人生考验,42岁的吴刚主动请缨到
汝阳县三屯镇武沟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在10个月的漫漫驻村生活中,他不忘入党初心,以实际行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忘扶贫初心,摸实情、听民意、订规划、上项目,武沟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干群关系拉近了。
理思路,抓党建,空屋子变成“指挥部”
当吴刚满怀信心的来到武沟村后,他的心顿时凉了半截:村委会办公室家徒四壁,什么也没有,老乡们分散居住在沟沟叉叉。这跟他12年前在其它地方驻村扶贫时的情况截然不同。来了就不能打 “退堂鼓”。吴刚放下行李,找来了村干部一问才知道,这个村不仅是个贫困村,而且还是个基层组织薄弱村。简单了解情况后,他不忙于先说扶贫的事了,眼下关键的是把党支部、村委会的堡垒作用发挥起来,班子强了,扶贫才能顺利进行。
驻村伊始,吴刚把加强党建、激活人心作为甩掉贫困落后村帽子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三委”班子建设为核心,从思想
教育,健全制度,培养后备干部等方面入手,积极推进驻地村“三委”班子建设。采取每周例会等学习方式,组织村“三委”干部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有关脱贫攻坚工作,提高村“三委”干部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利用武沟村党支部微信公众号及时发送党建知识,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档案,党建+扶贫双轮驱动助推脱贫攻坚工作。针对村“三委”制度建设的薄弱环节,指导帮助村“三委”建设《财务公开制度》、《政治学习制度》等一整套规章制度,使村“三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几个月来,通过学习新的党建内容、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出现了新的和谐局面,村班子成员之间形成了合力,为下一步精准扶贫奠定了基础。村委会也由吴刚刚来时的“空屋子”变成了驻村扶贫的“指挥部”。
村“三委”班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吴刚带领班子成员深入农户家中,走进田间地头,听民声、察民意、记民情、摸实情。10个月来,吴刚等共走访群众260多户,接待群众近900人,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17条,涉及产业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村“三委”建设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走访调研不仅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密切了工作队与群众的关系;而且准确找出了武沟村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理清了思路:以“发展一个产业,完善基础设施,保障住有所居,提升公共服务,促进群众增收”为目标,因地制宜地编制了《武沟村精准扶贫帮扶工作规划(2015—2018年)》,为未来四年全村打基础、兴产业、促发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蓝图。
解民忧,办实事,老百姓成了“一家子”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吴刚始终用真心真情关爱和帮助贫困群众,让他们在一桩桩、一件件实事中感受党和政府以及质监局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关怀和温暖。到村后吴刚住在村小学,每天与村民朝夕相处,同吃同劳动。打消了村民们新书记下来“走读”、“镀金”的担心,无形中拉近了与村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会同村两委从县发改委争取到22万元修路专项资金,修通武沟村4组北坡一段1.1公里道路,解决出行难题,圆了几代人的梦想;邀请河科大二附院知名医生为全村百姓免费医诊,使大伙足不出村享受良好的医疗资源;联合几名村干部自掏腰包6700余元为全村815亩土地投保农业种植
保险,从而降低老百姓的经济风险,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从市质监局申请5000元活动经费组建壮大村曲剧团,腰鼓队,购买戏服,乐器。编排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节目,推动农业与
文化的融合发展;筹集2万资金开展春节前慰问活动,为全村贫困户送去过冬物资和生活必备品;开展“小书包,微心愿;快乐六一,放飞梦想”献爱心捐赠帮扶活动。为全村小学每位学生捐赠130套书包、130套文具、130本新华字典,为村小学捐赠《小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等图书,合计捐赠价值1.4万;联系洛阳市宏鼎商贸有限公司、洛阳市肖氏调料有限公司为王小明、李江、郭须娃等16户贫困家庭孩子每人每年捐助500元,虽然“500元钱对于一个贫困家庭只是杯水车薪,但却足以温暖整个家庭”。
重精准,上项目,让群众鼓起“钱袋子”
武沟村位于汝阳县城西南方向,距离县城约22公里,地处汝阳县南部山区,全村395户1556人。精准扶贫户106户350人分属于13个村民小组。自然条件恶劣,群众思想落后,基础设施滞后,村集体经济薄弱,是汝阳县远近闻名的贫困村。面对这样一个贫困村,如果什么都想做可能什么也做不好。吴刚根据实际情况,抓住突出问题,实施精准扶贫。
众人拾柴火焰高。吴刚立志山区扶贫的精神感召着洛阳市质监局上至局长下到每一个职工。在局里的统一安排下,全系统99名副科级党员领导干部与武沟村10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市局班子成员主动与全村最困难群众“结对子,当亲戚”,帮其解决生活困难,引导其脱贫致富。
“产业是群众脱贫致富的基石”。吴刚说,“我们结合武沟村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和村民劳动力的情况,在武沟村对口帮扶种植血参、桔梗等中药材,大力发展土鸡生产养殖,发展特色经济,走产业脱贫之路。现在全村13个村民组分片种植中药材16片,种植面积702亩,带动93户贫困家庭参与其中。成熟后每年每亩可产生2000元左右经济效益。”
武沟村由于土地贫瘠十年九旱,村民老是为种粮产量上不去苦恼发愁,吴刚带领村干部依靠上级扶贫政策,从国土资源部门争取到了土壤改良项目,前期农田测量项目已经完成,项目实施后,全村将兴建十几处灌溉机井,一举解决了土地干旱问题。
广东粤电集团通过卫星遥感检测到武沟村适合风力发电开发,决定在武沟村西沟出建立一处风速风量
测试点,如果项目成功后,将
投资几个亿在武沟村兴建一处大型风力发电站,借时土地流转,劳动力转移用工,基础道路改扩建,将为武沟村村民带来直接效益。
10个月来,吴刚和村三委班子一道,在市质监局的大力帮扶下,解决了武沟村30名贫困群众务工问题,22户家庭实现增收7.2万元,争取22万余元物资,关心关爱慰问32名特殊困难群体;贫困群众认识不断提高,“变让我脱贫”到“我要脱贫”,树立了“我能行”的脱贫信心。
用初心,谋长远,扶贫路没有“休止符”
10个月的扶贫工作,有付出也有收获,有欢笑也有泪水。吴刚长期驻村,家里只能靠爱人一个人撑着。6月初,父母为了不影响他的工作,未告诉他母亲住院的消息。当吴刚从村里回家才得知母亲已经住院八天。面对年老体弱的母亲,他内疚的泪水一下子就夺眶而出。还有女儿,她中午要么去街上随便吃点午饭,要么一来一回坐四趟公交车去姥姥家吃饭。吴刚觉得亏欠家里和亲人很多很多,但他觉得,既然自己选择了驻村,就只能奋战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只能舍小家顾大家,为了村里的工作操劳着、奉献着,把对父母的孝心、女儿的爱心只能化作山村夜梦里的祝福。
如今,每为老百姓办一件实事,看到贫困户一步步摆脱贫困的羁绊,吴刚的心里就越踏实,驻村扶贫让他感到最欣慰的是:用辛劳勤奋换来了贫困村的变化,换来了当地老百姓对党委和政府的真心拥护,换来了当地党委和政府以及全村1556名百姓对洛阳市质监局的赞扬。
接受记者采访时,吴刚说,“扶贫没有‘休止符’,攻坚仍然‘在路上’”。
记者在吴刚的驻村日记上看到:下一步,尽快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破零行动”相关文件。用相关政策和农业科技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有力保障。与洛阳市森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意向,科学规划、正确引导武沟村农业发展生产和发家致富之路。与洛阳市豫禽养殖有限公司合作。在武沟村新建两处符合本地饲养,尤其适合规模化养殖的土鸡品种养殖场,养殖品种+优质的饲料+优质的疫苗+好的养殖环境+优质的动保产品,打造“山中放养、绿色
健康”的理念。
吴刚说,在驻村扶贫上,他不忘入党之初心,不忘驻村之初心,全村一个贫困户不脱贫,他就“不撤兵”。(葛高远)
《三屯镇武沟村第一书记吴刚:不忘初心扶贫人》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uoyang.yuduxx.com/ruyang/465569.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