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河南省
文化厅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扩展项目名单日前公布,
洛宁又两个项目入选,分别是竹编、河洛响器(唢呐),实在是可喜可贺,值得骄傲。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竹编,是素有“北国竹乡”之称的咱洛宁县的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工艺。竹编在历史上就已在咱洛宁县人民的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唐代开始就已经有竹篮等生产生活用品,清代时有竹帘、果盘等竹编产品。
洛宁竹编的各个环节要求很高,技术性很强。竹材宜用冬季采伐的竹子,此时气候干燥寒冷,竹竿不易霉变、虫腐,易于长期存放。伐竹后,需用碳烧竹竿头对所伐之竹进行定性。随后,将所用之竹劈成篾放在锅里,蒸或煮之后晾干,可增强竹篾的柔韧度,易于编制,也能使成品更加耐用。
竹编的生产工具有:手锯、挖铲、圆刨、木钻、大锯、竹刀、尖刀、竹凿、磨器、蒸笼等。编竹时,首先要进行拔篾、蒸篾、染篾,凉篾等工序,再通过串编、雕刻、印花、饰物点缀、上色打亮等数道工序,做成成品。
目前,洛宁竹编的主要制品包括:生产用品类,如竹篓、竹筐、竹筛、竹耙等;生活用品类,如竹席、竹床、竹椅、门帘等;观赏类,如鸟笼、竹笛、盆景架、花瓶、果盘等。
唢呐是中国历史悠久、流行广泛、技巧丰富、表现力较强的民间吹管乐器。它发音开朗豪放,高亢嘹亮,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和欢迎的民族乐器之一,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礼、乐、典、祭及秧歌会等仪式伴奏。
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也是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由波斯传入,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成圆椎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俗称喇叭。
唢呐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河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公布 洛宁两项目入选》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uoyang.yuduxx.com/luoning/252732.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