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石谱》中,对洛河石的介绍是这样的:“西京洛河水中出碎石,颇多青白,间有五色斑斓,其最白者,入铅和诸药,可烧变假玉或琉璃用之。”西京即
洛阳,说洛河中的鹅卵石,有很多是青白色的,也有其它的,青白色的鹅卵石中,最白的可以加入铅和其它的药料,能炼制出假玉和琉璃。
《云林石谱》是说石头的,它说的是天下美石,可见洛河里的石头也被列入了美石行列。美石为玉是古人的概念,而洛河里能称之为玉的石头还真不少,但最为青白色的多!洛河里的青白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呢?
毫无疑问,是从洛河岸边的石山上经山洪挟裹,顺山涧而下冲进洛河的。所不同的是进入河滩的石头经过无数年的河水冲刷,形成了一层深黄色的包浆,与山上的石头在外表上已经大有不同。
这些年,洛河里捡石头的奇石爱好者层出不穷,这些石玩爱好者将洛河里能称之为美石的石头几乎网罗一空,称之为河洛奇石。甚至还形成了对河洛石的新认识,有文章是这样介绍河洛石的:河洛玉,又称皱玉,许多南方人归之为蜡玉。产于河洛山区与伊洛水域,成型籽料多见于洛阳河段。优质玉玉质地细腻,色泽艳丽,颇似田黄。清除玉上的泥土后,油润黄嫩,绵柔温和。还有的瘦、透、皱、漏,颇具神韵。其中鲜有多色玛瑙,质地坚硬,玉润晶莹,透明或半透明;颜色有白色、乳白色、红色、黑色、绿色等。以玉中纹理如山似峰、如人似兽,耐人寻味者为佳。
这样的认识没有什么玄虚,但不全面,而且是失去了对河洛玉石的本质的认识,也忽视了《云林石谱》对河洛玉的最早的发现和认知。一些有心的石玩爱好者们在回头审视河洛石的时候,才猛然发现被一直忽视的青白石才是真正的河洛玉。这些青白石外表光滑、包浆完整、形态自然,皮壳有土黄色和嫩黄色,也有灰黑色和灰白色。破开薄薄的皮壳后,青白色的石肉温润、细腻,灯光下光亮通透,十分诱人!
随着沿河城市的改建和开发,河道也被人为地美化和改造,那些原本的河洛玉大批量地当做建设的砂石被采挖,纯自然的风光在数年间消失殆尽。难道原有的河洛玉就将再也见不到真容了吗?石玩爱好者在抢捡的同时,开始把眼光放到了沿岸的石山上。这些玉石本就是从山上冲下来的,山上不可能没有河洛玉的原石。经过几位石玩爱好者数年的寻找,终于在洛河
宜阳段发现了这种青白料的原石。经专家鉴定,这种被石玩爱好者称为“河洛青玉”的石料属于石英岩玉,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目前有一家公司组织的开采工作已经开始,剥山皮和试采进展顺利。笔者前几天特地探访了这家公司,看到他们的摆件作品已经制作出来。据这家公司负责开发的苗总介绍,这种“河洛青玉”雕刻山子或人物摆件有着独特的优势,已经得到一些业界人士的认可。公司将在不久的将来,以河洛青玉山子、摆件等产品投放市场,使之成为石玩市场的一枝新秀!
《洛河里的河洛青玉 在宜阳山上再现》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uoyang.yuduxx.com/yiyang/227414.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