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坚持“高端化、终端化、高效益”的产业发展方向,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开放
招商模式,持续加快“一区五园”产业集群发展步伐,并以优势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
1月18日,宜阳县产业集聚区再添重量级企业——总
投资80亿元的
洛阳正威有色科技城项目正式签约。该项目一期总投资40亿元,建成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200亿元至300亿元;二期总投资40亿元。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0亿元,并带动核心配套企业进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2014年,宜阳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增强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推动了该县产业集聚区可持续发展。该产业集聚区被评为
河南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被国家能源局确定为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入区企业增量提质,集中布局的效应已经显现,支撑全县经济发展的综合载体作用日益突出。
宜阳县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采取财政投资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力、
社会融资为辅助等运作方式,不断推进集聚区路、水、电、气、标准化厂房等配套设施建设,着力增强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2014年,该县共实施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10个,总投资8.5亿元。
为强力实施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宜阳县确立了持续谋划重点产业、促进集群发展的招商主线,坚持“突出主导产业,紧盯知名品牌,围绕产业链条,完善承接载体,实现招商突破”的发展思路,充分依托资源优势、良好环境和产业集聚区“一区五园”产业布局,按照“延链、补链、建链、强链”集群发展的方式,积极践行“选商择资”,综合运用“八大员”招商、小分队驻地招商和乡镇“二分之一”工作法等招商措施,围绕轴承、装备制造、食品、电子
电器、新材料五大主导产业集群,以各园区专业定向为核心,重点引进和实施产业链条长、规模大、集中度高、关联性强的龙头型、蜂王型项目,形成雁阵效应。
优势产业集群的大力培育,不仅为完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积蓄了后劲、增添了动力,预计2014年,可实现工业增加值40亿元,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124.9亿元,同比增长9.8%;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6.9亿元,同比增长19.8%。产业集聚区以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14年,宜阳县产业集聚区坚持“高端化、终端化、高效益”的产业发展方向,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开放招商模式,持续加快“一区五园”产业集群发展步伐,并以优势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
1月18日,宜阳县产业集聚区再添重量级企业——总投资80亿元的洛阳正威有色科技城项目正式签约。该项目一期总投资40亿元,建成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200亿元至300亿元;二期总投资40亿元。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0亿元,并带动核心配套企业进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2014年,宜阳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增强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推动了该县产业集聚区可持续发展。该产业集聚区被评为河南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被国家能源局确定为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入区企业增量提质,集中布局的效应已经显现,支撑全县经济发展的综合载体作用日益突出。
宜阳县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采取财政投资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力、社会融资为辅助等运作方式,不断推进集聚区路、水、电、气、标准化厂房等配套设施建设,着力增强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2014年,该县共实施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10个,总投资8.5亿元。
为强力实施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宜阳县确立了持续谋划重点产业、促进集群发展的招商主线,坚持“突出主导产业,紧盯知名品牌,围绕产业链条,完善承接载体,实现招商突破”的发展思路,充分依托资源优势、良好环境和产业集聚区“一区五园”产业布局,按照“延链、补链、建链、强链”集群发展的方式,积极践行“选商择资”,综合运用“八大员”招商、小分队驻地招商和乡镇“二分之一”工作法等招商措施,围绕轴承、装备制造、食品、电子电器、新材料五大主导产业集群,以各园区专业定向为核心,重点引进和实施产业链条长、规模大、集中度高、关联性强的龙头型、蜂王型项目,形成雁阵效应。
优势产业集群的大力培育,不仅为完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积蓄了后劲、增添了动力,预计2014年,可实现工业增加值40亿元,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124.9亿元,同比增长9.8%;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6.9亿元,同比增长19.8%。产业集聚区以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uoyang.yuduxx.com/yiyang/131751.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