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上访村:6月份15个,7月份18个,8月份20个。
信访总量:较2014年度同期下降37%。
平安建设公众安全感指数:全市第一、二季度排名均在前40名。
“一升一降一提升的背后,主要得益于‘1333’模式在诸葛镇的全面推行运用。”
伊滨区诸葛镇党委书记赵杰瑞说。
一张网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为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案件,我们织就了一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微信平台和QQ平台全覆盖的立体网络,有效提高了矛盾纠纷线索的收集、上报和调处、化解工作的快速反应能力。”诸葛镇党委副书记丁延峰介绍。
纵向网络到底。该镇建立了镇、村、组三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强化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职能,实现综治、信访、司法等部门联合办公,在“大综治”氛围下,各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横向网络到边。将全镇分为4个片区,4名党委副书记担任网格长,包村班子成员及包村干部配合,负责收集整理网格内的矛盾纠纷,并在网格内集中协调化解矛盾纠纷。
线上线下信息畅通全覆盖。在完善纵横交错线下网络的同时,该镇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微信平台和QQ平台,苗头发现快、收集快、上报快、介入快、控制快,实现线下线上信息共享、互联畅通。
三项机制:确保矛盾内部“消化”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诸葛镇始终坚持矛盾纠纷研判、“三书”督办、巡回讲评等三项制度,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纠纷镇内解决。
该镇综治中心专职副主任郭瑞超说,
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分析研判会,每周都要召开一次,会上,将排查到的矛盾纠纷线索进行集中梳理,分析研判,划定矛盾纠纷隐患等级,对重大隐患进行预警跟踪处理,确保矛盾纠纷不扩大。
与此同时,对排查发现的一般矛盾纠纷由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及时向相关村委会下发矛盾纠纷交办调处通知书,在规定时间内得不到有效处理时,下发矛盾纠纷督办通知书,调处成功后下发矛盾纠纷销案通知书。对重大或疑难矛盾纠纷采取领导包案的办法,组成工作组限期调处。
8月13日,巡回讲评会议在诸葛社区如期召开。丁延峰重点讲评了本月矛盾排查调处的特点、趋势和对策。“这项制度好,既让大家学习了信访的法律法规,也知道有了矛盾纠纷该如何化解。”该社区居民代表李丙奇说。
三支队伍:“会诊”调解“棘手”问题
8月18日,困扰丁延峰长达4个多月的万安山绿化车辆侧翻事故终于结案。“我只是起了协调作用,主要是三支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该镇一向重视村镇两级矛盾纠纷调解员队伍建设。在村级调解室选聘热心公益事业、德高望重、有一定法律知识和调解能力的“五老”人员作为专职调解员,让每一户群众、每一位村民在纠纷或困难时有人知、有人管、有人帮;在镇级,返聘工作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较高的退休(职)干部组成矛盾调解专家组“坐诊”,解决疑难杂症;对“棘手”的重大矛盾纠纷,充分发挥专业律师顾问团的作
用,从法律层面上引导群众知法、懂法、遵法、用法,扭转“信访不信法”的过激行为。
在三支队伍的共同努力下,该镇成功化解了李窑石料厂翻车、司马规划路工程挖坟等一批突发性重大意外事件纠纷,有效控制了矛盾升级。
三个“到位”:让矛盾彻底“熄火”
“满意,满意,没想到俺反映的问题这么快就得到了解决!”方楼社区3组居民宋金松与邻里发生土地纠纷,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后,高兴地说。
矛盾纠纷成功调解后,并不代表信访案件可以画“句号”。“还要做好反馈回访工作。”郭瑞超说,“反馈回访工作也很重要。不管调解成不成功都要反馈回访,随时掌握当事人双方的思想变化,以便集中会诊,集体研究,寻找‘突破口’,及时调整调解方案。”
丁延峰表示,正因为责任分工到位、奖惩措施到位,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责任,个个身上有压力,各级干部有动力,提高了各级调解员队伍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矛盾纠纷得以有效化解。
截至目前,该镇共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32起,矛盾化解率到达90%以上,矛盾纠纷回访率达到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1333’模式有效破解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难题,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赵杰瑞说。(王振华 张迎飞)
《伊滨区:"1333”模式破解矛盾纠纷调处化解难题》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uoyang.yuduxx.com/yibin/237274.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