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中午,正在机关食堂吃饭的
伊滨区庞村镇副镇长苏海燕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无论赔偿最后如何达成共识,你们对待此事的态度让我很感动,咱镇村干部办事真是没啥说……”
发短信的人是庞村镇掘山村村民杨建才。短信里提到的赔偿事宜并不牵涉他家,他原本只是替同村承包户杨新军就赔偿问题来向镇政府“挑刺”的。
这要从庞村镇正在建设的项目——掘丁路一期改扩建工程说起。
该工程主要涉及路基路面、雨污管道和沙河桥三部分。施工方在沙河桥施工期间,为使施工车辆来往方便,暂时将沙河河道填埋。沙河河道承担着整个庞村镇区及掘山、东庞村、辛庄等村的排水任务,平日里排涝渠基本上干涸。谁承想,6月25—27日,大雨连下了3 天,沙河涨水,由于河道阻塞,大水漫过沙河渠,冲到了渠北面的果园、花木地里。150余亩果树、花木全部被“泡”在了水里。
受灾最严重的要数掘山村承包户赵灵欣家的近百亩果园。葡萄、山楂、桃树、核桃、杏树、女贞、黄杨……眼看着
投资3年、今年就要有收益的果园成了“泽国”,他心里不是滋味:“这得损失多少呀?”
和赵灵欣一样心里没底的还有承包户杨新军。他种植的玉米、大豆、核桃、樱桃、枣树、柿子树等50余亩承包地也未能幸免。
6月28日一大早,当接到沙河河道果园地段被淹的消息后,掘丁路项目服务官、掘山村包村领导苏海燕第一时间带领镇村干部赶到现场查看情况,并迅速组织村民开挖河口,同时又找来3台水泵进行抽水。由于施工方不在工地现场,150余亩的“泽国”急需人手,包村组长高运合脱掉鞋子、挽起裤腿跳入水中,加入到开挖河口的队伍里。
“当时水已没过大腿,铁锨很锋利,光着脚下去,脚都划破了皮,忍着痛,也想着咋把水先排完。”苏海燕说。
排水任务一结束,苏海燕主动将施工方和损失方约到一块协商赔偿事宜,双方就初步解决方案达成一致:先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观察几天,看看果树及花木的恢复情况,同时,双方上报损失(赔偿)情况。
施工方说:“‘泡’水对果树、苗木影响不大,赔偿三五万就行。”损失方不愿意,将果树、花木受损情况列了个清单,又根据市场价算了又算,说:“三年辛辛苦苦种植的果树和花木,一下子让俺损失这么重,说啥也得赔偿73.5万元。”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半个多月反复协商,仍争执不下。害怕镇政府“偏袒”施工方,赵灵欣家一共搬来6箱腐烂的葡萄放到该镇党委书记熊红万及苏海燕的办公室里。杨新军为人腼腆,平日里不爱说话,于是请来本村能人杨建才为其“撑腰”。杨建才能说会道,干脆全程跟在镇村干部后面,就赔偿事宜天天跟镇村干部们“磨”。
“双方其实对损失情况心里都没底,才会就赔偿问题争执不休。”苏海燕说,“咱谁也不偏袒,让事实来说话,按实际受损情况来赔偿。”
7月21日上午,苏海燕专门请来
河南科技大学园林种植栽培方面的专家吕教授,为受损果园进行“诊断”。同时,为解除群众顾虑,苏海燕又请来区规划建设局干部代表高继卫,镇矛盾调解专家组成员卢献斌,掘山村包村组长高运合、党支部书记杨松安、支部委员杨永安等组成矛盾调解小组,就专家鉴定的损失情况,再根据市场价格与矛盾双方确定赔偿事宜。
就这样,苏海燕每天主动找双方“通气”,使他们了解矛盾调解进度。最终,在矛盾调解小组的努力下,7月30日,矛盾双方签订赔偿协议书,施工方赔偿损失方14.2 万元,双方达成和解。
事后,承包户赵灵欣邀请施工方到果园里吃葡萄:“以后工人们干活渴了,欢迎随时到果园里来。”承包户杨新军说:“以后工地上用水,还来我这,不要钱。”
原本前来“挑刺”的杨建才在与镇村干部们“共事”了几天后,不得不服,并随手给苏海燕发了一条短信。(张晓晨)
《掘丁路一期改扩建背后的故事:一条短信》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uoyang.yuduxx.com/yibin/228275.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