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村镇申明社区提起牛秋欣,村民都赞不绝口。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伴儿李圈柱,坚持每天给他喂饭、喂药、端屎端尿……日复一日,15年间,毫无怨言。近日,在
伊滨区组织的“2014年度五好文明家庭系列”评选中,牛秋欣荣获“好媳妇”称号。
“我不能倒下,爱人离不开我照料”
牛秋欣今年63岁,30多年前经人介绍嫁给了李圈柱。结婚后,她孝敬公婆善待家人,每天起早摸黑忙里忙外,虽然生活艰难,一家人倒也其乐融融。
2000年,李圈柱突发脑梗塞,经过治疗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啥事儿也干不了,就连走路也很勉强。生病的爱人、80多岁的婆婆,和两个十几岁的孩子,家庭的重担一下子都压在了牛秋欣身上。
“他发病前,我们旧房子刚拆,正准备盖新房,还买了150件砖。我又要照顾他看病,还要盖房子……那时候我都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虽然隔了十几年,提起爱人刚发病时的情形,牛秋欣还是红了眼眶。
盖房子需要一块水泥门匾,“听说南寨有卖的,那天一大早我起来给全家做好饭,喂他吃完,拉着架子车就出去了。可是南寨的水泥门匾尺寸不合,我又拉着架子车赶到武屯,等拉着门匾回到家,已经晌午了。舍不得花钱买午饭,我路上饿得心发慌,腿都软了,硬撑着拉车回了村。”牛秋欣说。
“走到街口,远远看见爱人倚在大门前,不停地朝我走的方向张望。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我不能倒下,爱人离不开我照料。”
在弟弟一家的帮助下,新房终于盖了起来。牛秋欣一边照料爱人,一边出去打零工维持家用。清贫的日子就这样维持下来。
“只要对他身体有好处,我不嫌苦”
2014年,李圈柱的脑梗再次发作,虽然牛秋欣悉心照料,爱人还是彻底躺在了床上,生活不能自理。
“以前我还不时带他看病,喂他吃药,还指望他身体能恢复。没想到病情加重,我伤心地哭了好几个晚上。但不管怎么样,我也不能放弃。”牛秋欣说,那段日子她到处打听,哪儿有医生善于诊治脑梗塞后遗症。听说康庄社区有个大夫擅长针灸,对爱人的病有帮助。“那几个月我天天吃过早饭就拉着他去针灸,下雨了我就在架子车上给他绑把伞,我自己披上雨衣,连续去了三四个月。”
为了给爱人看病,家里债台高筑,牛秋欣和孩子们节衣缩食。“院子里除了给他推轮椅的地方,我还开了一小片菜地,做饭的时候给他炒点新鲜菜。我自己吃点咸菜就行了。”虽然自己连菜也舍不得吃,但牛秋欣还是挤出钱给爱人订了一份牛奶。听说醋泡鸡蛋对软化血管有好处,她就每天让他吃个醋鸡蛋……
照顾瘫痪病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吃喝拉撒,哪样都要费心。看似简单的喂饭,也让牛秋欣煞费苦心。常年生病,李圈柱的吞咽能力严重下降。“经常是喂他一口,他‘呼’地一下全喷出来,喷我一脸。有时好不容易喂下去一碗饭,刚洗好碗回头一看,他又吐了出来,我只好给他换衣服再做饭、再喂。”不仅如此,牛秋欣还学会了给爱人理发,“虽然他瘫痪了,我也要把他收拾得干干净净。”
这么多年,牛秋欣屋里晚上的电灯从没熄灭过。李圈柱喝水、吃药、上厕所……几乎一两个小时牛秋欣就要起床一次,这十几年她都没睡过囫囵觉。牛秋欣说:“照顾病人,就要让他吃好穿好,只要对他身体有好处,我不嫌麻烦。”
“我们都是一家人,再困难我也不会放弃他”
5年前,我区开发建设修建吉庆路,牛秋欣家在征迁之列。“修路是好事儿,咱不能拖后腿。”牛秋欣推着爱人搬了家,如今在石罢社区租房住。
“天好,我就把他推出去晒太阳;天冷,我就把煤炉烧旺,让他在屋里暖和……”听到牛秋欣的话,李圈柱在旁边几次掉下眼泪。他的弟媳妇说:“俺大哥不会说话,他觉得嫂子不容易,心疼俺嫂子也没办法。”
去年8月,李圈柱再次发病,牛秋欣赶紧把他送到医院。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加上牛秋欣的悉心照顾,李圈柱病情稳定回了家。爱人出院了,牛秋欣却病倒了:“他在医院我就常常觉得头晕,因为要照顾他,我就先忍着。回家头晕得厉害,这才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长期劳累加营养不良引起气血不足,让我住医治疗。”
“在医院我就感觉空落落的。虽然女儿在家照顾他,但我总觉得还是自己照顾比较安心。住了十几天,我就赶紧办了出院手续,回到家看到爱人坐在轮椅上,我心里才踏实了。”牛秋欣说,“这些年说不苦是假的。经济压力大,精神压力更大。但我们是一家人,压力再大,我也不能放弃。不管有什么困难,我也要把他照顾好。”
|
《“好媳妇”牛秋欣:十载风雨兼程路为家撑起一片天》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uoyang.yuduxx.com/yibin/145361.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