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单身宿舍,宿舍外的走廊上放着厨具;没有电脑和网络,每天除了上课,相伴的只有一台收音机;没有菜市场,买菜时需要等待游街串巷的老人经过;没有自来水,用水时需要步行十分钟去村民家里提……这是2014年12月19日,笔者看到的
伊滨区李村镇东宋教学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根本不会相信深山区教学点条件这么艰苦。
这个教学点只有14名小学一年级学生,杨欣欣是这个教学点唯一的教师。据伊滨区
教育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孩子们本来应该是南宋小学的学生,但东宋距离南宋有四五里地,孩子们年龄小,来回上学不方便,只能在这儿上学。”类似这样的教学点,全区共有23个。为了孩子们上学,这些教学点不能撤销,但也正因为学校规模小,布点分散,班额不足,教师很缺。
“生活不方便那是肯定的,但教学点也得有人来教啊,要不然这些孩子们怎么办?”杨欣欣告诉笔者,教学点需要一人担起教学、管理的责任。南宋小学校长唐晓辉说,杨欣欣是个很负责任的教师,就被派到了这个教学点。
据了解,为保障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稳定农村教师队伍,调动广大教职工投身偏远山区和艰苦地区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留住更多像杨欣欣一样在山区教学的教师,伊滨区教育中心从2012年7月开始执行全区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的2%向山区倾斜的区级统筹制度,山区学校教师可以享受140元/月左右的奖金;从2014年10月,伊滨区管委会开始为山区学校教师每人增加200元/月津补贴,深山区学校及山区薄弱教学点教师每人增加300 元/月津补贴,确保山区教师补贴达340元/月,深山区学校及山区薄弱教学点教师补贴达440元/月。
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确定山区学校15所,深山区学校及山区薄弱教学点13个,惠及教师192人,目前补贴已经发放到位。
“落实山区教师补贴,虽然钱不多,但多少是个心理安慰。”杨欣欣开心地告诉笔者。像杨欣欣一样开心的还有偏桥小学的周冲,“有了山区学校教师补贴,一年可以多领几千块,能解决不少实际问题。”周冲笑着说。偏桥小学校长郭育谦告诉笔者,周冲家在
新乡,是去年新上岗的教师,平时在学校课改交流、教研活动都很积极,落实补贴也算是对教师们的一种补偿和促进。
“只有不断加大对农村教师的激励和关怀力度,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用政策留住山区教师,才能让山区教师愿意投身偏远山区和艰苦地区的学校教育,让深山区教师真正在农村学校安心从教,促进农村教育
健康发展。”伊滨区教育中心主任魏明奎说。(苗君甫 孙培荣 刘早平)
|
《伊滨区:山区教师的别样坚守》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uoyang.yuduxx.com/yibin/116792.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