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动作腰一定要拱起,头要抬高,眼睛跟着手走……”近日,每到傍晚,
伊滨区佃庄镇相公庄村的
文化大院内,该村“狮舞排鼓女汉团”都在加紧排练,为即将举行的佃庄镇文艺汇演做“功课”。这是佃庄镇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进一步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一个剪影。近两年来,该镇以创建文化示范村、“农家书屋”为载体,扎实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建设亮点纷呈,全镇掀起文化创建高潮。
多方筹集资金 乡村有了文化大舞台
喜欢唱戏来“百姓大舞台”打擂,爱好跳舞在文化大院扭扭,写字画画去村里的书画室描上几笔,热爱读书到农家书屋安静阅读……如今,对佃庄镇的村民来说,农闲之余去文化大院“耍”成了他们的生活常态。
“镇里有文化服务中心,村村有文化大院,村村有活动广场”,佃庄镇党委书记朱宏斌介绍,自2012年我市全面启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佃庄镇加大投入,加快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按照示范区创建对乡村文化站“三室一厅一房”的建设标准,
投资150万元,在镇政府大道西高标准建成3000 平方米的镇文化广场,并建起功能完善,硬件设备齐全的乡镇文化服务中心。
在佃庄镇文化服务中心,除了书报刊阅览室、
培训教室、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和多功能活动厅、管理用房外,该文化站还结合汉魏
洛阳故城礼制建筑区遗址的历史文化底蕴,设立了书画室和文物展览室。
除此之外,佃庄镇还因地制宜搞好19 个行政村的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各村全部建有村文化活动中心,村村建成农家书屋,成为村民的文化家园;文化大院传播文化,文化改变村风村貌,文化大院真正变成了一处集宣教、文化、
娱乐、致富传播为一体的精神乐园。
在黄庄村文化大院,建设有面积达6000 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器材、
篮球场地、乒乓球台应有尽有,讲文明、树新风标语和孝道故事在文化活动中心的“文化墙”上非常醒目。
今年春节期间,东大郊村委干部开会商议,把建设文化广场和大舞台作为村里的5 件惠民实事之一。听说要修文化广场和大舞台,村里李景超、韩振国等6个企业家,纷纷慷慨解囊,村民也主动捐款,短时间内便集资20多万元。把原来1米多深的大垃圾坑填平,建成1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一个百姓大舞台。朱圪垱村也不甘落后,村两委干部带头捐款并动员在外工作人员,自愿捐资达到30余万元,一年内该村建起了3个
体育健身广场共计2000平方米。
各村都有文艺队 进行才艺大比拼
60岁的黄润娇原来是相公庄村的普通村民,也是“狮舞排鼓女汉团”的发起人和领头人。
聊起组建文艺队的初衷,黄润娇说,相公庄村自古以来就有舞狮的传统,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村里还有个舞狮队,后来村民打工的打工,做生意的做生意,舞狮活动渐渐从村民视线消失。
“这些年,大家生活好了,吃穿不愁了,农闲时候不是围在一起打麻将,就是东家长西家短的说闲话儿,基本没啥文化生活。与城里人相比,总觉得日子缺点啥。”黄润娇说,以前村里耍狮子都是男人们干的活,现在男人们大多出门打工,她就发动留守妇女成立文艺队,把老的文化传统捡起来。
听说从来没耍过狮子的她要成立舞狮队,一些村民私下议论:她那么大岁数,又是女的,能跳起来么?为了表演得“像回事”,听到议论的黄润娇和队友黄红霞不服气:别小看俺们
女人,不会俺可以学,总有一天俺会演给你们看!
黄润娇说,她在网上下载各类舞狮的视频,一步步分解动作,自己练习后,再教给队里其他人。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有时候一个动作自己会练上几百次。
“舞狮子、擂排鼓,不但能锻炼身体,精神上也感到很充实。”文艺队里年龄最大的黄二德老人说。在他的带动下,曾孙黄子炫也在队里拍镲,稚气的动作,常常赢得乡亲们的阵阵欢笑和喝彩。
在东大郊村“百姓大舞台”,几个村民正在像模像样地练习豫剧身段和唱腔。他们说,有了这个舞台,他们的才艺就有地方展示了。隔三差五邻村戏迷也来大舞台演出,我们不出村就可以看到大戏了。
在黄庄村,提起韩继红,村民都说,她的舞蹈跳得可好了!
“四五年前身体不好,我家那口子就买来音响,让我跳广场舞锻炼身体。开始在自家门口跳,有人说俺‘憨’,后来村里媳妇们跟我跳,有人说我们一群疯子,后来我跳着跳着,病没了,那些说闲话的人也开始跟我跳了,你说我是不是很有成就感?”韩继红笑着说。
韩继红说,原来在在家门口跳广场舞,都是偷偷摸摸,只怕影响别人,现在村里有这么大的广场,还给配了更好的音响,跳舞的劲头更足了。
韩继红不仅是黄庄村广场舞的总指挥,每学一支新舞蹈,还免费给附近的佃庄村、朱圪垱村当指导老师。佃庄镇的群众文化活动热火朝天,小活动天天有,大活动隔三差五开展。
朱宏斌说,通过两年来的努力,佃庄镇每村起码都有两支文艺队,每支队伍的骨干文化志愿者有8到10人。现在要是随时安排一场文艺汇演,根本不缺演员和节目。为了能参赛,各个村的文艺队暗自较劲儿,互相切磋,还参加伊滨区和市区的比赛。见得多了,无论从队形变化、服装打扮,都在慢慢提升,向专业水准靠近。
倡导新风除陋习 树立文明新风尚
“我们几个人以前爱打牌,现在练上了排鼓和舞狮,都把麻将忘了。”“狮舞排鼓女汉团”队员段娟笑着说。
自从成立队伍后,平日里爱坐在麻将桌上“砌城墙”的姐妹们,都不玩麻将了,一有空就组织练排鼓、舞狮子。村里有红白喜事,文艺队也会去免费表演。
从今年5月10日开始,该文艺队每半月都要把排鼓搬到镇敬老院,为老人们表演节目,还给老人洗脚、洗头,理发,从不嫌弃他们脏。每月时间不到,敬老院的老人都盼望着文艺队来。在她们的带动下,村里尊老爱幼蔚然成风。
“俺村农家书屋真是好,最近我在农家书屋学到了不少婴幼儿护理保健知识,将来指导儿媳妇坐月子。”黄庄村10组黄素萍开心地讲述着农家书屋带给她的好处。
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生活,带出了文明村风。如今,文化大院的文化盛事不仅成为佃庄镇各村农
民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群众心中割舍不下的情结。朱宏斌书记说,自从文化大院建成后,村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酗酒、赌博、讲迷信的人越来越少,来锻炼身体的越来越多,互相交流发家致富信息的多了,村里的风气越变越好。(郭汀喜)
|
《伊滨区佃庄镇:小舞台唱响大民生》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uoyang.yuduxx.com/yibin/103594.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