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老兵都是一段传奇,每一段记忆都是一次洗礼,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他们的事迹永垂青史。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6月11日,我们在
偃师市首阳山镇南蔡庄村见到了95岁的抗战老兵鲍养玉。
鲍养玉老人目前身体状况良好,逻辑思维清晰,身材看起来虽然有些瘦弱,但和大多数老年人都驼背的情况不同,他的身形依旧挺拔,鲍养玉说这是他年轻时受过严格训练的结果。
提起当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老人沉默了,浑浊的双眼慢慢蓄满了泪水,过了一会,他苍老的声音缓缓响起,我们的思绪也随之一起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
胆识过人,他曾在伪军旅部里放电台
鲍养玉原名鲍俊卿,1921年夏天出生于南蔡庄村一个农民家庭,5岁时,被送到私塾。1936年,鲍俊卿考上国立十中,同年,由于战争原因,国立十中由
开封转移至甘肃,在经过宝鸡时,恰逢国民党军政部到学校招兵,鲍养玉因为体格好、眼力好、脑子反应快被选中,成为汉中补充兵训练总处教导总队(战干团)第17期学员。
1939年,鲍养玉毕业后被分至第一战区第四集团军任交通队队长,不仅负责检查黄
河南岸西至小浪底、东至
郑州的河防物资运输,还负责破坏黄河北岸日军的交通线,建立自己的交通线,调查日军的情报。他带领交通队,除为太行山浅山区驻守的国民党6个军提供物资运输外,还暗中为太行山区的八路军刘伯承部提供物资支持,给他们送去了布匹、粮食、弹药,这些都通过一个叫魏良辅八路军交通员(曾为冯玉祥部军官)实现的。“当时,虽然上峰指示不能资助八路军,但都是打鬼子的中国军队,不能眼看着他们饿着肚子上战场啊!”鲍养玉说。
同敌人斗智斗勇的过程中,离不开当地老百姓的支持。为了和百姓打成一片,鲍养玉每到一处都换上便装,到地里帮老百姓干活,截获日军的物资除了保证基本军需外,其余也都送给了贫苦老百姓。
为了方便传送情报,鲍养玉打进日伪军内部,重金收买了一个伪军旅长,并向第一战区司令官蒋鼎文申请了一纸委任状,任命该旅长为国军师长,让他暗中为抗战服务。最危险在地方也是最安全在地方,为了安全、有效传送情报,鲍养玉在伪军旅部里放了一部电台,为瓦解日军河防线打下了基础。
临危不惧,他带领“敢死队”成功突围
鲍养玉有次去黄河北岸了解日军动向,晚上在
温县赵堡镇附近一个国军营部内留宿,不料夜间突然被日军团团围住。恶战持续了一天一夜,由于日军火力太强,到第二天下午,原本近600人的一个营只剩下了不到100人。“不能在这里等着挨鬼子的刺刀!得想办法突围出去!”鲍养玉和营长仔细商量后,制定了突围计划。
由于胆识过人,又会说日本话,鲍养玉带领营长、副营长和其他战士14人组成的“敢死队”,换上日军服装,做好突围准备。
当天傍晚,按照计划,一部分人正面徉装进攻迷惑敌人,吸引敌军火力。同时,鲍养玉带领敢死队员们,从一侧突围出去,来到日军的哨所前,用日语和哨兵交谈,假装是来附近执行任务的日军,顺利进入哨所后,他们直奔指挥室,抓住了两个日军大佐。
鲍养玉以两个大佐的性命胁迫大佐的部下缴枪投降。接着他们押着俘虏的两个大佐,从泗水对岸渡过黄河,押送到
洛阳第一战区司令部。“离开时,把企图反抗的18个日本兵地枪决了,真痛快啊!也算是为死去的战友们报仇了!另外还有29个伪军,大部分都是东北人,我都让他们回家了。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啊!”
由于在此次战斗指挥得当,俘虏2名日军少佐,鲍养玉受到集团军和战区的通令嘉奖。忆起当初,鲍养玉脸上充满了自豪感。
智勇双全,他一夜炸掉6个炮楼
1944年,洛阳沦陷,黄河南部被日军占领,鲍养玉奉命在敌后继续开展河防线上的运输工作。同年夏季,他奉命往部队运输物资时,要通过敌占区,在温县境内,他们遇到日军重兵把守的一处封锁钱。“封锁线上有6个炮楼,4个日军的,2个伪军的,炮楼之间距离大约50米。当时没有别的办法,要想顺利通过,只能想法把炮楼炸掉。”鲍养玉说。
夜幕降临后,为防止被探照灯发现,鲍养玉和其他队员脱光衣服,身体上涂满泥巴,把炸药绑在腰上,慢慢爬着接近炮楼。盛夏的夜晚蚊虫甚多,赤条条的“敢死队员”们硬是在地上爬了600多米、剪断铁丝网后,爬进5米深的壕沟,搭人梯摸到了炮楼下。几声巨响后,4个炮楼同时倒塌,把日本兵送上了天。当夜,因事先买通了伪军,指令伪军守卫离开后,又炸掉了另外两个炮楼。
“鬼子在炮楼周围埋了很多梅花雷,一旦碰到就会被炸的粉身碎骨,那个晚上我有6个战友都被炸死了!过后我连他们的尸骨都没找全乎啊!”鲍养玉说到这里停了下来,声音有些哽咽了,眼睛里蓄满泪水。
解甲归田,他不辞劳苦千里追凶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6年夏天,鲍养玉跟随上级起义。因为是军官,他被送至
安阳林县的军官收容所学习。几个月后,结束学习的鲍养玉在收容所当了近一个月的教员,负责教授军事项目。此后,回到阔别多年的偃师老家,解甲归田。
解放后,偃师公安局听说鲍养玉受过特殊训练,具有很强的侦查能力,派人找到鲍养玉,想聘请他为县公安局“外调”人员(类似侦查员)。鲍养玉二话没说,便接下这份工作。“当时人家要给我每月发7块钱工资,我没要。”鲍养玉说,“作为编外人员,还不拿工资,当时,我只是想为新中国做点事。”
1953年,公安局得到线索,一名杀害偃师籍民主人士任炤鲁的凶手在陕西出现,鲍养玉随即赶赴陕西追踪凶手,从陕西宝鸡追到甘肃酒泉,最后一直追到新疆哈密。一路上,风餐露宿、顶风冒雨。在哈密锁定凶手后,他不顾舟车劳顿,立即给偃师县公安局发报。谁知,狡猾的凶手又逃至南京。鲍养玉又马不停蹄地从新疆追到南京,狡猾的凶手又逃至西安。最终,他连续蹲守了一个多星期,终于将逃亡多年的杀人凶手擒拿归案。
采访过程中,老人身边放着的一个保温水壶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上写着“向抗战老兵致敬”。老人的儿媳赵桃花说,这个水壶是一位志愿者送的,是老人最心爱的物件之一,隔上两天就会仔细刷上一遍。
“我都95岁了,和那些死在战场上的战友们相比我已经很幸运了,如果时光倒流,我照样会选择上战场杀敌,即便战死杀场也心甘情愿!在国家受到侵略时,每个热血中华儿女都会不怕牺牲,挺身而出,没有国,哪有家呀!”鲍养玉动情地。
要告别了,鲍养玉站起来,挺直身子,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我们彷佛看到,他走上抗日战场时年轻矫健的身影。
《难忘那段峥嵘岁月——访抗战老兵鲍养玉》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uoyang.yuduxx.com/yanshi/200270.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