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1-01 14:37 我要投稿
听说河南新安县石井乡有人织起了“老土布”,日前笔者到该乡看新鲜。在位于乡政府附近的老土布公司生产现场,只见20余名妇女正热火朝天地扯线、织布,20多架织布机发出在农村久已不闻的“咣当,咣当”声。
乡干部尚素英告诉我们,老土布是乡里新上的项目,采用公司加农户的形式经营。织布的人都是乡里选拔的农家妇女,还专门到外地接受了培训。别小看这老土布,制作需要十几道工序。用土布可以加工床单、被罩、服装等。仅床单、被罩、枕巾一套下来高档的可以卖到2000多元。由于符合绿色、健康生活的需求,老土布深受游客的喜爱。
“土特产”走俏在该县已不是啥稀罕事了。通过旅游业的带动,该县仅“土特产”开发一项年可为农户创下上亿元的收入。县委书记王敬林说,农村要发展,农民增收是关键。农民要增收,就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优势。
河南新安县位于豫西丘陵山区,全县50万口人,70%为农民。过去由于大山封闭,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困难。近几年,该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使县域经济迅猛发展,由国家级贫困县跃居全省经济十强县。在经济实力增强的同时,该县大力开发旅游资源,2006年,新安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成功,旅游业迅猛崛起。旅游业的崛起为该县开发三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此,县里提出以旅游业为龙头,全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依托山区优势把“土特产”开发作为三产开发的重点,强力推进。
在“土特产”开发上,县里专门成立第三产业开发领导小组总体协调;依据景区所在乡镇的特点和实际,划分区域,培育特色,建设基地。同时,积极在国家工商部门注册商标,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本地能人或外地客商创办公司,以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形式,促进“土特产”产业化发展。对所有的产品,印制以黛眉风光为图案的精美的包装箱。由此,该县的“土特产”开发很快发展起来,迅速形成了以5个乡镇为主体,8大公司为龙头,13个基地为依托,有8000农户参与的“土特产”开发格局。产品包括土鸡、土鸡蛋、山野菜、樱桃、柿饼、老土布等10余个种类。这些“土特产”除在景区销售外,还销往洛阳、郑州、西安等20多个城市,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该县石井乡的王家沟村是个仅有200口人的小村子。村里的牛心柿子以个儿大、无核、肉厚、味美而闻名,由于地处深山,信息闭塞,柿子销路不畅,规模一直上不去。县里实施旅游三产开发后,把该村规划为柿树基地,借助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的机遇,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使柿树由200株增加到3000株。村里还成立了“黛眉”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加工柿饼和柿子醋,仅柿子一项年可为村里带来近50万元的收入。乡亲们高兴地说,只要脑子转转圈儿,草窝里也能飞出“金凤凰”。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和讯网站)
《新安县以“土特产”开发促旅游业发展》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uoyang.yuduxx.com/xinan/108427.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