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村位于
孟津县小浪底镇西部,东临小浪底专线,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整村移民村。近年来,该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骨干作用,带领群众发展突尼斯软籽石榴,发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引导群众建设文明新村,呈现出发展有活力、乡村变美丽、乡亲更富裕、村子新风气的景象,先后获“省级文明村”、“全市五好党支部”、“
洛阳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石门村尽管村子小,党员人数少,但是支部有活力、党员有朝气、发展有动力。村党支部在发展石榴种植、建设美丽乡村等工作中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处处带头上、事事走在前,既锻炼了村干部,又增强了党员队伍活力。石门村室建设于移民初期,已使用20多年,二层的房屋漏雨严重,门窗破旧。从去年开展“四项基础制度”建设至今,先后筹资10万元对村室进行改造提升,门窗全部更换为防盗门,屋内铺设地板砖,内外墙壁粉刷,相关制度版面上墙,配备桌椅、电脑、打印机、饮水机等办公设施,设立了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站、图书室等,在便民服务站每天安排2名代办员AB角值班,保证至少有一人值班,方便群众办事。充分运用“4+2”工作法研究“美丽乡村”建设、低保评议、贫困户评议、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村子怎样发展、哪些人符合低保条件等,群众说了算,充分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各项工作也得到了群众的积极支持。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村党支部还组织党员干部和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为困难群众送去软籽石榴种植、修剪的致富技术,让困难群众在致富路上不掉队。
村子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石门村有一个好支部,从2009年开始,就利用移民村有政策、资金扶持的优势,从省农科院引进突尼斯软籽石榴种植,发动全村党员干部先种先试,示范带动群众发展突尼斯软籽石榴种植1000余亩,还成立了“石门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浪底花”商标,由合作社统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统一对外营销。目前,石门石榴已进入盛果期,每棵石榴树可产石榴40--50斤,亩均产量达1000公斤以上,亩均收入2万元左右,去年的石榴不到春节就销售一空。石门村还把特色农业与乡村
旅游相结合,建设了小浪底石榴主题公园,在园区建设了游客接待中心、冷库、旅游公厕、活动广场,停车场,为园区配备石榴元素垃圾箱,对各种植户园区大门进行改造提升。每年在6月份举办石榴花观赏节,9月份举办石榴采摘节,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去年,石门石榴采摘已经成为河洛
文化旅游节重点推荐活动。眼下正在筹备9月份的石榴采摘节,计划在活动期间推出各种
娱乐、采摘、烧烤等活动,加快农旅融合发展,吸引更多游客到园区采摘观光,增加群众收入。
为了建设小浪底工程,石门群众舍小家,为大家,背井离乡,搬到这里,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经常说现在是不愁吃、不愁喝,就是怀念过去住的那个老窝。为此,石门村从2012开始,重点围绕“乡愁”做文章,筹资30余万元持续建设美丽乡村,把群众房前屋后的边角地、面条田、垃圾坑、柴火垛随方就圆、随地就势整理干净,打造了三个主题游园。第一主题公园叫“乡土乡貌”,就是就地取材,废物利用,把过去吃的、住的、干的、用的实物复原、
图片再现,让大家找到过去的感觉。第二个主题公园叫“乡邻乡亲”,过去在老家时大家端一碗饭要串好几家门,现在搬这后,大门紧闭,不相往来,感觉生噻了很多,石门村就在一个空地上,种上弯三格料的杏树,杏树下支起石桌,摆上石凳,墙上画上梅、兰、竹、菊(因为这村文化人多、教书人多),让他们茶余饭后来这聊聊天、下下棋,感觉又亲近了很多。第三个主题游园叫“乡音乡情”,把本地的方言、土话收集起来,整理出来,展示出来,老百姓看后,觉得很可笑,又很亲切,这也是对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目前这三个游园已成为石门村群众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精神家园。
村子美了起来,村民富了起来,石门又开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每年“三八节”都组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致富带头人、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在全村评选出好婆婆10名、好媳妇10名、好妯娌10名、致富带头人5名、星级文明户15户,并将先进典型的组别、
姓名、照片在善行义举榜上公布,在潜移默化中转变了村风民风,改变了生活方式,提升了文明素养,引领农村文明新风尚。石门村还在村子中心建设了文化广场,安装了照明设施,配置了各种健身器材和音响,引导群众走出家门锻炼身体。现在每天晚上,不少群众走出家门聚在广场上聊天唠嗑、活动健身、跳广场舞,既拉近了邻里距离,又锻炼了身体。(谢计超 李晓伟)
《孟津县小浪底镇石门村:移民新村气象新》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uoyang.yuduxx.com/mengjin/466300.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