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洛阳新闻 > 廛河区新闻 >

李周娃:活着做公益,逝去有意义

[摘要]早上,68岁的瀍河回族区旭升社区居民李周娃像往常一样五更就起床了,给家人做好饭后出门晨练。碰见他的老友都知道他的习惯:晨练推个车,却并不骑。 这是为啥? “除了代替拐杖保持身体平衡,推车子还有个好处,临时有事儿想骑了骑上就走,不想骑就走着和老友...

   早上,68岁的瀍河回族区旭升社区居民李周娃像往常一样五更就起床了,给家人做好饭后出门晨练。碰见他的老友都知道他的习惯:晨练推个车,却并不骑。

  这是为啥?

 “除了代替拐杖保持身体平衡,推车子还有个好处,临时有事儿想骑了骑上就走,不想骑就走着和老友说道说道最近参加的公益慈善活动,挺好。”李周娃说。

  李周娃的故事,有老有新,最近一次被大家关注,是他的一个“第一”,今年3月,他捐资1000元设立我市首个慈善冠名基金——李周娃拥军优属基金。此前,他的名字总是隔三差五地出现在报纸上。

  1971年,李周娃从部队转业,1993年调入我市某印刷厂,同年下岗。上有老下有小的他在西工区摆起蒸馍摊儿,还蹬着三轮车给工地送馍,一个月下来,他赚了200多元,常来买馍的人都清楚他的生意里有多少“水分”:遇乞丐,不收钱给口吃的;遇农民工,每个馍只赚1分。

  1997年5月,一场为见义勇为者捐款的募捐活动在我市举行,衣服破旧的李周娃看到逝者家属生活的艰苦,没说啥,只是默默地将口袋中仅有的30元放进了捐款箱里,那年,他50岁。

  摆在记者面前的,是李周娃多年的捐助账本和印有需要救助信息的报纸,100元,200元……一共88笔有3万余元。

  说话间,李周娃91岁的岳母刘惠娥走出门来,尽管听力不太好,老太太还是直夸女婿的好:“平常有个啥事儿都帮我干,我这辈子,真是享了福。”

  2012年,因患肠息肉,李周娃住进医院,期间,一名女大学生因患尿毒症离世,让病床上的李周娃对生命的价值进行长时间的思考。

  “我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不少器官还算健康,为何不能让我的生命在别人身上得到延续。”李周娃捐献遗体的想法虽然遭到家人反对,但禁不住他反复劝说,子女们含泪在申请书上签了字。康复后,他开始动员身边的人,为他们详细解说遗体捐献的意义。

  面对起初不少人的冷眼,他不气馁:“大家不理解,需要我反复讲他们才能明白。”如今,包括老伴儿刘爱琴,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加入了李周娃的队伍。

  “前一阵清明节,电视和报纸上都说,今后要大力推行绿色殡葬,很多人观念还是转不过弯儿,我愿意带这个头。”李周娃说。

  采访结束,李周娃的手机又响了起来,是市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打来的,原来,他还要鼓励几名了解慈善冠名基金的朋友,和工作人员一起协调如何设立更多的慈善冠名基金呢!

《李周娃:活着做公益,逝去有意义》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uoyang.yuduxx.com/chanhe/159675.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网站编辑]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